第六十六章、先皇密案(2 / 2)

只见白久池一字一句的对着诚王说道:“王爷。太子世子没有死,他正在蜀中!”

“啊!”

……

造反需要理由吗?

不需要理由吗?

这是个问题。

“皇帝轮流做,今年到我家”。

这种口号太粗俗了,就算是真造反成功也得不了多少人心。

毕竟造反是要死人的,是要死很多人的,这种巨大的责任到底是谁来担,这就要看各自的甩锅能力了。

一个王朝很忌讳“得位不正”,因为随之而来就是“德不配位”,然后可能就是“天下之人皆不服”。

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?!”

这种造反的理由虽然看上起大义煌煌,但是总结下来也有个突出问题:你是什么东西,就你有种?

所以为了拥有“有种”的合法性,很多草根都是搞了很多玩意来包装自己。

比如说,野狐夜嚎,鱼腹藏书,梦斩白蛇,等等。

诚王不需要如此包装自己,他是皇家嫡脉,具有最合法的身份。现在,只需要一个合适的借口,所以诚王原本想的是“清君侧”这种旗号。

至於是清君侧还是清君,先打进去了再说咯。

但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,如果太子世子竟然还没死,事情就完全发生了转变。

与前太子有关的那三桉合一的悬桉,除了“太子伤寒身亡”桉,也许当下没有比诚王更懂“太子妃举火自殉”和“世子遗骸无踪”桉了。

因为“太子妃举火自殉”和“世子遗骸无踪”原本就是诚王一手策划的。

诚王搞这么大的动作,其实原因很简单,他不想让皇帝立太子世子为太子。

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,!真特么好用,开车、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,这里可以下载..】

那应该立谁呢?

当然是诚王咯。

结果,诚王的希望落空了,皇帝在极度悲痛中选择了立二皇子为太子。

诚王顿时就火大了,他认为弟弟当皇帝之后背信弃义了。

在当初,诚王年轻不懂事,主动让出太子之位给弟弟时,父皇当着他们两人的面,对着诚王更是对着太子说道:“汝弟之事,兄长亦要所担。”

诚王当年让出太子之位,也许也算不得有多大的失败,毕竟同为兄弟,弟弟比自己还要年轻两三岁。在执掌江山十多年里,加上丧子打击,弟弟看上去比整天风花雪月的诚王可是衰老得太多。

现在诚王也才四十多岁正值壮年,弟弟被肩上的重担给压垮了,哥哥自然是要挺身而出,接过重担。结果,弟弟转手就把尚未成年的二儿子立为了太子。

这就是对父王背叛!

这就是对我的背叛!

诚王对弟弟由爱转恨了,而且很到位,很彻底。

当然了,诚王还没到血脉相残的地步,做事原本留了一线。

诚王派人准备先从太子府诓走世子,等自己被立为太子了后,再把世子给找回来就是了。

大不了多抓几个拍花子的牙人来顶罪就是。

对於这个侄孙,诚王还不至於心狠到随意残杀的地步。

毕竟自家嫡脉并不兴旺,能多一个子侄总是好一分。

哪知道这个家伙,竟然丧心病狂地在太子府中放了一把火,随后掠走了太子世子。

结果让诚王气炸了的是,将太子世子掠走的那人并未按照计划将世子送到撤离点,而是带着世子逃了。

“天杀的贼子!”诚王心中愤怒异常。

原来这个人根本也是将诚王利用了,他的真正目的是想把太子世子掌控在自己手中。

至於那人要干什么,谁知道?

诚王急得焦头烂额,更催心的是,他派去追踪世子的人回报说,世子突然失踪了。

随后诚王托东厂派人到那带暗查了很久,一直没有结果。据推测,极有可能是那人携着世子孤身逃跑,在半道上遇到杀人越货的匪人了。

这个推断虽说荒谬,但却是多方分析的最终结果,毕竟这个时代只身在外行走,遇到山匪真不是小概率事件。

就此,如此轰动朝野的大事件以如此突然而意外结束, 最后的结果无非是让皇帝伤上加伤,又少活了几年,还白白便宜了二皇子。

诚王花了大力气,大代价,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。

尔后,当初但凡知道一些蛛丝马迹内幕的人,全部被诚王又派人悄悄灭口,前后折腾了三年才消停。

在此之后,诚王终於下了决心,老子要造反!

当然了,这次失败,诚王也不是一无所获。

首先是诚王认识到自己需要一个谋士,第二就是在去料理此事时,诚王在京城的路边上,白白捡到了一个白久池。

皇帝驾崩后,二皇子一登基竟然弄得天下民怨四起,诚王深感果真是天赐良机。

“清君侧”嘛,皇帝要是不胡搞,我们这面旗子打出来也显得没那么硬朗。

现在更好的理由来了,有什么能比“新皇得位不正,扶太子遗孤上位”更硬的旗帜?

诚王一听到白久池的话,立马将北丑情报抢了过来,他又连番上下看了几遍,果然,他还是看不懂。

诚王将情报交还给白久池,口中问道:“依磐然所见,此事?”

“越快越好!”白久池对着诚王立刻进言道:“其一,此情报非独此一份,太子世子身份太重要,必须要抢在其他人之前将他抢到手。

其二,情报上说的是‘正在蜀中’,我只怕动作慢了些,世子又已经失去了踪迹。”

“好!”

诚王的一大优点是用人不疑,第二个优点是行事果决,绝不拖泥带水。

在诚王的安排之下,去蜀中寻找太子世子的事紧锣密鼓又消无声息地展开了。